「三明模式」、新成立的医保局、高了一届又一届的药价之间有啥关系?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老百姓吐槽最多的问题。在看病难的部分,主要是医疗资源的供给侧不充足;而在看病贵层面,却比较有意思。之所以说他有意思,是因为如果看病难是因为医疗资源缺乏,按照市场供需的关系,那么医疗服务的价格应该也会比较贵。但实际上,看病贵,并没有贵在医疗服务费用上,而是贵在了非医疗服务本身的收费上。看病贵,更多的体现在了买药贵。
生命力顽强的以药养医
买药贵之所以出现,和一个叫做「以药养医」的政策有关系。
「以药养医」,在黑色和白色的层面都有体现。
在白色层面,就是公开的政策。政府为了减少对公立医院的经费投入,允许医院院内的药房在药品价格上有一定比例的加成。加成的利润,用来弥补经费投入的不足,从而保证了在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提高。这是明面上的「以药养医」,是用药房获得的额外利润来补贴医院。
在黑色层面,就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严格来讲是违法的。近年来也一直都有医生院长等等因为这类问题被逮捕,前几年沸沸扬扬的GSK事件也是这一现象的体现。这一类的「以药养医」,是医药代表、医生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某种程度上,这是医生处方权的一种寻租变现,也是市场对于医生劳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