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刚

答知乎问:互联网产品获得最初 10 万个用户有哪些常用的有效方法?

如果是做公司的话,十万用户实在没什么挑战。因为只要有预算,十万用户就是弹指间的事情。 说一下我读书的时候一个业余项目的经历:无预算,两个人近一年时间拉到十万注册用户。 2009年11月,大四第一学期的时候,学校论坛有个朋友找到我,说要一起玩个事情。 当时有一个很酷的音乐播放器叫做「BeoPlayer」,音质很好,但是支持的格式有限,而且软件是英文版,没有中文版。我们打算做三件事: 1. 通过插件的方式,支持更多格式的播放; 2. 汉化界面; 3. 建立播放器的粉丝社区。 我的同伴是学软件开发的,他负责前面两件事,我负责第三件事。虽然事情很小,但对当时都还是学生的我们来说,还是很有挑战。 通过插件支持更多格式这块,他之前就想到了解决方案。他是在有了方案之后才找的我。所以这一块还好。 界面汉化这件事,如果原来的软件支持语言包的话,也很简单。但我们要Hack的这个软件,闭源且没有语言包。我的搭档就通过一个反编译工具,找到了每个界面文案代码,一句一句的修改成中文。这对搞开发的人说,是很「脏」的活,但因为他自己很想做这件事,所以做的很happy。 我负责搭建社区。
7 min read

豆邮改名私信这件事

豆瓣: 我们把豆邮改成私信啦! 用户:豆瓣傻逼,一点都不理解用户的感情! 豆瓣:改名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深思熟虑。豆邮的产品形态已经和邮这个词不符,采用私信的新名称是新用户最能理解的名词,也是对产品形态最精确的描述。 用户:豆瓣傻逼,一点都不理解用户的感情! 豆瓣:好吧,我们错了。现在PC Web上改回豆邮,App 中叫私信。就这么决定了! 用户:我也是醉了。同一个东西,在App 中和 PC Web竟然叫两个名称😳 该不该改名这事木有绝对对错,但是对于社区这种用户粘性和忠诚度较高的产品来说,我的想法是,有悠久历史的名字,即使不合理,也应该保留。因为他已经成为社区中的一种文化象征。我们甚至可以深造一个词来命名一个功能,老名字的用户认知成本其实没有那么高! 在丁香园的时候,很多人建议我把用户等级的文案改为「初级会员」、「中级会员」、「高级会员」这样表面上「新用户更容易认知的叫法」。我还是坚持了「准中级站友」、「中级站友」这样看上去有些不太好懂但却历史悠久的名称,因为他实际上是一种有情感有温度的文化符号。
2 min read

求好评的正确姿势:Circa News怎样搞到了90% 的五星好评

按:iOS App的推广,不像Android App,有很多应用市场和渠道可以去投放广告,能有效利用的推广方法不多。打榜做排名,让App在榜单中显示的位置靠前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式。 如何打榜?钱多人傻的办法就是刷榜,但这其实存在着很大风险。如果因此被App Store下架,再进行长时间的沟通重新上架的话,将得不偿失。基于苹果榜单的排行原理,下载量和评价量、好评率将直接影响到App的排名。 在应用通过审核之后,不是先放出来,而是先做预告,让用户在指定时间统一下载更新,让本该分布在较长时间区间的下载行为集中在较短的时间,这就是在下载量上作文章。在评价数及好评率方面,App 开发者也会做一些引导,最早的做法是在「设置」的列表中增加一个链接,引导用户去评价。后来有人觉得这个方法转化低,就采用了弹窗的方法做。但弹窗带来了用户体验的伤害,导致用户因此迁怒,去App Store打一星。 无意中看到Circa News的做法,是挺巧妙的一种做法,挑重点编译出来,分享给大家。   Circa News 这款应用是一款新闻应用,为了提高评价数,他们采取了弹窗求好评的方式。不过
3 min read

答知乎网友:对O2O式的互联网医疗,你怎么看?

对O2O式的互联网医疗,你怎么看? 丁香园董事长李天天表示,医患间的线上问诊不具有可持续性,面对面的问诊不可以被网络所取代,用互联网思维去线下办实体性的医疗机构,成为丁香园执行董事李天天心目中最核心的医疗服务模式。 回答: 这段时间在从事线上移动医疗相关的事情。 但是通过一些观察,发现一件比较悲观的事实:移动医疗最大的难度不在于准入门槛高,也不在于医生没动力,最大的问题是: * 线上问诊的效率并不比线下问诊的效率高,甚至会低 这着实是很让人悲伤的事情。 医疗行业的所有问题,归根到底,有两点是最关键的: * 医疗资源稀缺 * 医疗资源配置不合理(过于集中在大城市) 如果在线医疗的或者问诊只是凭借概念的火热吸引了注意力和资本,然后用资本砸钱买用户带活跃,但给用户创造的价值并不比传统的医疗手段更高,甚至浪费了医疗资源的话,只能是虚假繁荣。 我在想,是否有另外一种可能性:通过线上的手段,来提高问诊的效率(不论是线上还是线下),节省医疗资源,解决医疗资源稀缺的问题? 下面是一些粗浅的想法,抛砖引玉: 1. 数据是提高医疗
4 min read

答小荣:医生为什么会越来越愿意花时间在医患平台上?

我的前同事,前前老年病科医生、前丁香园产品经理、现Ruby工程师 @小荣 之前写过一篇医生为什么不愿意花时间在医患平台上? * 「患者的口碑」不是医生晋升的必要条件 * 大部分医生门诊的工作量饱和,不需要通过一个在线系统来补充病人(客源) * 医生工作量大,不愿意为了一点点小钱牺牲自己的业余生活,除非你给他丰厚的现金,否则他们才懒得去回答患者的在线提问。 总结 所以,做医患平台真不容易。 三甲医院的优质医生没空搭理你, 二甲医院的医生,病人又瞧不上。 因为之前在丁香园的时候也通过线下和线上的方式聊过很多医生,在我离职后Gap的三个月里,我对这些问题也有过一些相对完整的思考,因此说一下我的看法。这篇文章写的当然有道理,但前提条件是基于医疗情况的现状的,而这个现状,在很多因素的作用下,已经出现变化的苗头。 患者的口碑不是晋升的必要条件,这当然对,但如果有一天「患者的口碑比晋升更重要」的时候呢?又或者,通过网络平台,不仅可以获得口碑,还可以获得晋升的利器——科研成果呢。 要想患者的口碑比晋升更重要,这需要医疗市场化。市场化想要有实质进展,至少需要2个条
4 min read

2014年度总结 - 网络世界对我影响最大的人:采铜

采铜是谁? 本名崔翔宇,浙大认知心理学老师,也是知乎红人。 在知乎,兢兢业业答题,时时刻刻质疑。答案有料有趣有帮助,质疑有理有据有力量。他的答案,不仅在分析上闪耀着思想的火花,在语言表达中也充满了睿智和俏皮。总之就是闪闪发光! 「我什么都想学,先从哪个开始?」 普通答案说,据我的经验,我建议⋯ 二逼答案说,follow your heart … 采铜老师说,先从半衰期长的开始。通俗的讲,就是从学会了就不怎么会忘的开始。 是常识,却又醍醐灌顶! 「成功的人通常是突破边界的人」,这句话是对世界上各式各样成功的高度概括。 「致毕业生的一句话:欢迎从游乐园模式进入荒野求生模式!」 「玩游戏这件事是拿着有限的血肉之躯和生命去博取无限的排列组合或循环的体验!」 …… 牛逼闪闪,闪闪发光,光芒四射! 他的答案,不仅正确,而且有用。 这很重要,也很难得,只是正确,但没有用处的话,是废话,谁都会说!正确且有用,往往凤毛麟角!但采铜老师在知乎的954个答案,几乎都达到了这个要求! 与954个答案对应的,
2 min read

选择这件事

有个朋友求职,有两个选择,要么去大公司做甲方,要么去一个专业的agency做乙方。做的事情都一样,薪水方面大公司更高。我给出的建议是去乙方。 为什么? 因为他要做的事情,在大公司不是核心业务,只是核心业务的辅助。而agency虽然是薪水略低,但在这家公司,他做的事情就是核心业务。 道理很简单,说白了就是「尽量接近核心价值链」。在这个链条上,你会被推着成长! 具体地说,你要从事产品、运营、开发就去互联网公司,想做财务就去四大,想做招聘就去猎头公司。在你年轻的时候! 我们听了太多的大道理,却依然过不好自己的一生。我想你们应该不会介意,我还没过好自己的一生,就开始分享大道理了! 深夜推送,看看还有没有活人。有的话给我留个评论呗~
1 min read

给微信换了个签名:兴趣广泛 取精用弘

我的新签名 兴趣广泛 取精用弘 其中,「取精用弘」这个词出自于《左传·昭公七年》,意思是说「从丰富的资料中吸取精华」。这个词也是我的母校浙江工业大学的学风。大学里的时候,不仅有个食堂叫做「精弘食苑」,我担任过版主的学校官方论坛也叫做「精弘网络」。 作为一个「阿甘」,我对听上去有道理的话总会相信,「取精用弘」这个词自然也影响了我七八年。我自己估摸,我也从这个词汇受益良多。正因为这个词,每当我在遇到新困难的时候不跟自己说「我不懂这个,所以我不想做」,他促使我不畏惧挑战,经常Update自己,甚至,到了一定阶段Reboot自己一下,让我每天都是新的。 但仅仅是兴趣广泛,这只是「取精用弘」一半的意思,我虽然学习很多东西,了解各个行业,尝试不同事情,但我知道我内心的目标是什么。所有的「向好奇心致敬」引发的涉猎广泛,都是为了内心的终极目标。这个终极目标是什么?至少他是非常聚焦的,他不会因为涉猎的多而变得发散,事实上,他反而会因为因为涉猎广而更聚焦。因为,
1 min read

又一个独立博客开通

这些年,写过好多个独立博客。 2009年到2011年,写了我的第一个独立博客 ugoes.cn(域名已经失效) 。那时候与其说是为了写东西,好不如说是为了熟悉搭建网站的流程。从注册域名、配置DNS、租VPS、装操作系统(Ubuntu)、装服务容器(Apache)、装编程语言运行环境(PHP)、装数据库(MySQL)到配置Wordpress,甚至有时候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做一些简单的Hack。一切都是那么的陌生,一切也都是那么的有趣。在那时候,折腾也是挺快乐的事情。 因为对这些事情的了解,我从一个生物技术专业的应届生,顺利的完成了向互联网行业的「跨界」。这便是这些看上去没有什么回报的事情带给我的收获之一。 除此之外,在这个阶段我还经历了另外一件事。当年恰逢百度「框计算」这个概念推出一周年之际,我写了一篇关于「框计算」的吐槽文章。因为这篇文章我被南方周末的记者注意,从而人生第一次被知名媒体南方周末采访。当然,以我当时的资历,这还是多少有点让我吃惊的事情。 2011年以来,随着使用微博越来越重度,时间和精力完全被分散成了碎片,产出的大段文字就少了很多。微博的出现本来很好的而利用
6 min read

我为什么从丁香园离职?

首先恭喜丁香园完成了漂亮的C轮,希望老同事们有一天也能享受到高估值带来的红利。 我从2010年4约6日加入丁香园,适逢丁香园完成A轮不久、员工四十人的时期。我的工号是64。 2014年8约26日离开的时候,已经知道了C轮即将敲定腾讯入局的消息,加上一个家控股公司的员工,人数已经达到了300。但我还是选择了「合同到期不续签」。 感谢这几年的经历,让我从一个「生物技术」普通本科毕业生,转型为一个互联网产品经理。就像不后悔当初「转行」加入丁香园一样,现在也不后悔80%的期权被回收的情况下离开。 1、现实的原因 工资的问题,其他离职的前同事都说了。这个情况在过去的一年并没有改观;除此之外,公积金的基数也做了非常好的规避,采用了在「合法范围内」的最低标准;期权不值钱,至少是回购的时候,vested的部分很廉价。 2、理想的原因 和现实相比,我更多的是个理想主义者。只是对现实不满的时候,不足以促使自己离开服务了4年多的「舒适区」。然而,从理想的角度看,也不乐观。 理想中的组织架构应该是以产品为中心,跨终端的和职能的,因为这样能保证团队目标与产品目标的一致性。而即便这一
6 min read

Subscribe to 李作刚@数野科技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email protected]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