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作刚

CGM 领域的杀手级创新

对于糖尿病人来说,测量血糖是一件很频繁的事情。特别是一型糖尿病患者,需要 24 小时持续测量。目前,雅培的 FreeStyle Libre 和德康(DexCom) 的 G5/G6 等产品,都是专门为一型糖尿病人设计的血糖测量装置。 像雅培 Freestyle Libre 和 DexCom G5/G6 这样 24 小时持续监控血糖,称之为动态血糖监控,英文简称是 CGM。 雅培的 FreeStyle Libre 是常用的 CGM 设备。德国总理默克尔被拍到手臂上佩戴了白色的传感器,就是这款产品,默克尔也承认自己是一型糖尿病患者。去年有段时间上了热门新闻的“YY CEO 李学凌自曝在身体植入芯片”事件中,植入的芯片,也是这款 FreeStyle Libre,或者更准确的说,是他们的一代产品。
6 min read

远离腾讯系的金融产品

最近一周接连遇到两件事情。 一件是腾讯旗下微众银行,每天从我的平安银行卡里面扣钱,连着扣了 4 天,实在忍不住了,千辛万苦联系到客服,结果终于知道了原因。因为之前我设置了一个存钱计划,每个月会向微众银行存 1000 元。计划分两步,第一步是从平安银行扣款存入微众银行,第二步则是从微众银行账户转到存钱计划“活期+”。 但这个月,不知道他们的系统抽了什么风。这个计划只执行了一半就失败了。但又不是全失败,第一步扣款是成功的。但第二步失败了,导致我在微众银行的 App 上看到的是,是‘执行失败’四个红字。查询微众银行的交易记录,这四千元的交易也全都失败了。但我从平安银行查看,扣款成功,余额减少了。这就奇怪了!钱难道飞了吗?后来客服详细解释才发现,钱都到了微众银行账户,但是因为 App 上的交易流水并没有把两个步骤分开显示,只显示了最终的结果,所以显示成了执行失败。 按理说,如果只是从微众银行到“活期+”失败了,你下次重试就再重试这个步骤就好了,完全没必要再完全从头开始从平安银行扣钱啊。这个傻乎乎的机制,
4 min read

使用Google Sheets 维护多语言界面文案

给App或者网站做多语言,说简单也简单,但也很枯燥。如果大公司的话,可能有专门的团队来做这件事,但如果你恰好在一个做出海业务的创业团队,这个枯燥的活,你逃不脱。 幸好,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结合Google sheets,我探索出了一套还算高效的流程,记录一下。 1、先用一种语言做设计并开发完全部功能 在给一个应用做国际化的时候,可能有两种思路。一种思路是,一开始在设计阶段,就给出不同语言的设计稿,在页面开发过程中就实现多语言化。这样的好处是,因为文案而导致的视觉问题,在设计阶段就会被考虑到并解决,但坏处也很明显,就是维护文案麻烦,设计起来工作量也太大。如果有些文案,是开发阶段才想到的错误提示等,常会遗漏翻译。为了避免这些问题,我们的方案是,先用一种语言做设计和开发, 等开发全部完成之后,将涉及到界面文案的部分,全部抽出到语言包文件中。然后开发将语言包文件给产品进行多语言化。 2、 分离文案 当我们拿到开发给出的语言包,往往是代码和文案的混合。以Android App 为例,类似这样: <string name="
5 min read

公共知识分子不宜用人身攻击作为讨论问题的条件反射

前段时间,卢克文发表了一篇介绍乌克兰在民主化之后的现状。结论是美国策动的民主革命并没有让乌克兰比苏联时期更好,反而更差了。先不论观点是否正确,但是文章本身还是论据详实,逻辑上也说得通。得到的转发量也不低。 可这时候,我看到一位有影响力的公共知识分子在朋友圈的点评道: 最近在朋友圈转卢克文的文章的人,都是傻逼,有一个算一个。 我没有转发过卢克文的文章,可当我看到这样的评论时,还是有点不舒服。你可以反驳他的结论,也可以质疑他的论据,或者指出他论证逻辑上的漏洞。但如果一旦用”傻逼“作为全部的反驳,不仅显得语言粗鄙,更是用情绪化反应替代了正常的思考。将公共空间应有的理性讨论,拉入到没营养的情绪化骂战中。 这种现象并不是孤例。在更早前的崔永元大战方舟子,罗永浩大战方舟子等等更多的公共讨论中,类似用人身攻击替代理性思考和辩论的例子不胜枚举。 在维基百科关于”公共知识分子“的条目中,有这样一段话: 2012年11月27日,搜狐专题《是谁搞臭了“公知”》[1]认为,公知群体有以下特征:宣传“自由、民主、人权、体制、宪政、选票、普世
3 min read

如何评价《奇葩说 第五季》第十期(太胖被嘲要不要减肥) ?

感觉包括马东李诞在内的大部分人都觉得这道辩题是「校园霸凌要不要反对」,并且都政治正确的站在反方的立场,正方要是一说到点上,他们就出来打岔。 如果这个是官方的立场的话,建议把辩题直接改为「要不要反对校园霸凌」即可。这样至少在初始投票的时候会公平一些。 但既然没有写这样的辩题,那辩论的双方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立场来解读这个辩题的含义。 作为一个理科生,我很难相信肥胖只是一种生活方式。肥胖好不好,并不像反方说的,好坏是见仁见智的。肥胖本身就是一种疾病!这在科学领域已经是一个共识。https://cn.nytimes.com/health/20130619/c19obesity/ cn.nytimes.com 报道来自于喜欢高举政治正确大旗的白左传媒扭腰时报。 既然肥胖是疾病,何况太胖!明知道自己病了,却因为有人嘲笑这个,就放弃治疗。这在古代有个成语叫讳疾忌医。 所以在我看来,这道辩题讨论的意义是:明知道一件事情不对,但别人提出的方式自己不喜欢,我要不要改变? 嘲笑是一种不好的方式,但把嘲笑完全等价于霸凌,这很上纲上线。我
2 min read

优酷的广告75秒,油管的广告只有6秒,这是为什么?

知乎上有人问,为啥优酷广告时间那么长,但是youtube上的广告却很短很少。 除了说出「国内网站不在乎用户」这样情绪化的表面原因外,站在从业者的角度,从商业模式、产业链话语权和产品创新等方面也都有他们内在的理由。 首先,请看关于优酷的几个事实—— * 优酷的内容主要来自于PGC * 大部分流量分布在头部内容(电影电视综艺等) * 这些内容制作成本高,且有垄断因素 * 先付钱采购,再通过卖广告赚钱,平台需要垫资 * 广告主分布在大广告商,导致了广告主的强势 因此,商业模式上,优酷实际上是一种自营模式,成本风险大导致了对广告收入的倚重。他需要尽量确保每笔买卖上都能赚到钱。 而在产业链上,优酷对上下游话语权都较弱。因此只能对用户强势。 另外,免费用户广告时间更长,客观上也是的VIP用户权益对比更加凸显。促进VIP 的购买。 关于油管的几个事实—— * 油管的视频内容主要来自于ugc * 流量分布也是长尾分布 * 平台几乎不承担内容成本 * 只有收入产生后一段时间,才需要向用户分成,不承担垫资的财务成本 * 广告主来自于谷歌广告联盟,也呈现长
2 min read

当焦虑发生,我是如何应对的?

宇宙飞船出现故障,漂泊在太空中。飞船有十几节船舱,你位于其中的一节。几节舱已经开始着火。你尝试去扑灭,但是失败了。火势蔓延得很快,眼看就要炸毁整个飞舱。你会怎么办? 好在每个舱的连接处都一道门。一旦封闭,火就会被挡在门外,你所在的舱可以暂时安全。接下来,你可以冷静下来,想想办法。很幸运,你找到了一个废弃的空间站,已无人使用,但还安全。 这是电影《地心引力》中的一个片段,主人公瑞安·斯通经历了上述过程。影片的最后,在经历了一系列惊心动魄之后,初上太空就遭遇事故的瑞安总算安全返回了地球。 你上太空的概率很小,遭遇这个事故的概率微乎其微。但是,有一件事却是经常发生在你身上的。这件事就是焦虑。 人生之不如意,十之八九。生活中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这些问题带给你压力,甚至让你焦虑。 压力不一定造成焦虑。如果是小火苗,你能快速扑灭,那就不会让你焦虑。但如果问题很棘手,压力很大,火势蔓延到无法扑灭,甚至会伤害到你,这就是焦虑。 引起你焦虑的问题,不都是现在的问题。
5 min read

经历了一阵难忍的恶心后,我发现了AI医疗商业化的一个成功案例

上个周五,我体会到了恶心。 护士一阵揉搓,将一大坨橡皮泥放到了塑料托槽中,然后把整个托槽送到我的嘴里。护士再用力按压着托槽,让里面的橡皮泥和我的牙齿尽量接触,只到我的牙齿轮廓完全印在了橡皮泥上,橡皮泥凹出一个沟壑。然后取出托槽和橡皮泥,在刚才的沟壑上面,再注入一层黄色的「泥浆」。再把整个托槽连同橡皮泥和「泥浆」送到我的嘴里,牙齿再咬向它们。咬上去后,保持不动。等待黄色的「泥浆」随着时间而逐渐凝固。 如果顺利,再过几分钟之后,等黄色「泥浆」完全凝固,取出托槽,将会得到我的牙齿的立体模型。通过这个立体模型,牙医就可以了解我的牙齿的结构,并且基于此给我设计牙齿的治疗方案,制作牙套。我听牙医给护士的交代,上文所说的过程,称之为「取模」。 如果不顺利,你可能就必须像我一样。一次又一次的重复取模的过程。前前后后,我总共「取模」了 5 轮。每一轮包括上牙和下牙,我总共尝了 10 次。
5 min read

「三明模式」、新成立的医保局、高了一届又一届的药价之间有啥关系?

一直以来,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是老百姓吐槽最多的问题。在看病难的部分,主要是医疗资源的供给侧不充足;而在看病贵层面,却比较有意思。之所以说他有意思,是因为如果看病难是因为医疗资源缺乏,按照市场供需的关系,那么医疗服务的价格应该也会比较贵。但实际上,看病贵,并没有贵在医疗服务费用上,而是贵在了非医疗服务本身的收费上。看病贵,更多的体现在了买药贵。 生命力顽强的以药养医 买药贵之所以出现,和一个叫做「以药养医」的政策有关系。 「以药养医」,在黑色和白色的层面都有体现。 在白色层面,就是公开的政策。政府为了减少对公立医院的经费投入,允许医院院内的药房在药品价格上有一定比例的加成。加成的利润,用来弥补经费投入的不足,从而保证了在医疗服务价格的不提高。这是明面上的「以药养医」,是用药房获得的额外利润来补贴医院。 在黑色层面,就是心照不宣的潜规则,严格来讲是违法的。近年来也一直都有医生院长等等因为这类问题被逮捕,前几年沸沸扬扬的GSK事件也是这一现象的体现。这一类的「以药养医」,是医药代表、医生之间形成的利益共同体。某种程度上,这是医生处方权的一种寻租变现,也是市场对于医生劳动
12 min read

AI+医疗类项目的几种产品化模式?

这本是回答一个问题的答案。 如何看待AI+医疗类项目的商业化前景? 我的回答如下: 在谈商业化之前,首先要做的是「产品化」。 这也是目前遇到的最大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在算法层面有用这件事已经不是问题,至少不是大问题。 而在产品化方面,则遇到的问题就比较多。我们拿影像AI为例,在产品化落地方面,目前有几种方式: * 依图、阿里云模式,需要对接现有的pics/His 系统,打通底层数据。这里有两个难点: * 需要向系统厂商缴纳接口费,很贵 * 对接的劳动成本很高 * 还是上述模式,但是是系统厂商来做。比如杭州“健培”。 * 腾讯觅影的模式,通过硬件重新扫描影像,相当于做一次数据的重新录入,之后再进行AI识别。好处的非常灵活,不依赖于系统对接的问题。但也有其局限性,比如: * 只有电子版的咋办,要先打印出来? * 你还得有个人扶着啊,算是劳动力的降阶,但没有一步到位。 * 联影、乐普的模
2 min read

Subscribe to 李作刚@数野科技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email protected]
Subscribe